李绅短暂的汉中之旅
时间:2016-06-16 00:00:00 浏览:
李青石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今安徽亳州市)人。出身于自魏晋以来山东五大氏族之一的赵郡李氏。关于李绅的籍贯,史书有不同的说法,《旧唐书·李绅传》说:“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新唐书本传》说:“世宦南方,客润州。”唐代沈亚之《李绅传》说:“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唐才子传·李绅传》说:“绅字公垂亳州人。”这些史家说的都不错。白居易的《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并序》对李绅家族自北魏以后的历史描述的较为详细,序文中说李绅的九代祖李善后魏时任谯郡(今安徽亳州)守,李绅家族由此迁徙至亳州。李绅曾祖李敬玄曾于武则天朝任中书令(宰相),封赵国文宪公,他的祖父当过郫县令。李绅的父亲李晤曾任金坛、乌程、晋陵县令,自父辈起李绅家迁徙到无锡,故有史书称其为无锡人。
 
  李绅虽然出身世宦,但他个人童年又是极其不幸的,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成人。元和元年(806),35岁的李绅进士及第走上仕途。刚刚走上仕途的李绅就显示出政治上的机敏与成熟。据《旧唐书·李绅传》和《新唐书·李绅传》记载:中进士后的李绅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李绅对这个职位很不满意,辞职东归。途经金陵时,镇海军节度使李錡以为李绅是难得的人才,辟为掌书记。得知李錡准备谋反,其他幕僚缄口不言,李绅却能直言劝谏。但李錡并不接纳他的忠言。李錡起兵造反时,让李绅起草疏文,李绅坐在李錡面前假装恐惧,手执笔管,战战兢兢,手不能书,笔落纸上,涂鸦一片,一连废掉数张白纸。气得李錡大骂道:“你小子怎么敢这样,难道不想活了!”李绅回答道:“小生平生未见过兵戎战争,今天死在你手里也值了。”李錡又派人手持利刃逼李绅铺上纸重新起草。李绅还是装着浑身颤栗,依然写不成。李錡手下有人提出李绅不堪重用,军中有个名叫许纵的书生可以起草文告。李錡叫来许纵,许纵很快起草了造反文书。李绅被李錡关入大牢。李錡造反失败被诛杀后,李绅得以解脱。由此可见李绅在政治上头脑清醒、原则性强,有远见卓识,审时度势,不为眼前不义之利所动。
 
  李绅又是一位关注民生、关心民瘼、关爱民众的诗人。在诗人如满天星辰的唐代,李绅不是第一流的诗人,他的名气也不太大,但他的两首《古风》(又称《悯农》)诗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两首诗自产生之后就成为童蒙教材,在中国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唐诗作品。据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记载:“绅初以《古风》求知于吕温,温见齐煦,诵其《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李绅的这些诗句是我们中国每个小学生人人都会背诵的。李绅的《悯农》对中国人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理念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李绅也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锋和重要成员,他的《新题乐府二十首》早于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创作。元和初年,身为校书郎的李绅写了二十首《乐府新题》诗。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中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之犹急者和之,盖十二而已。”令人遗憾的李绅的这组《乐府新题》散佚了。从元稹的和诗及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二十首《乐府新题》内容多是关心民瘼、讽刺时弊、批评朝政的,如《上阳白发人》、《西凉伎》、《缚戎人》等。可以说他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对元稹、白居易新乐府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后经过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唱和,形成了我国诗歌史上一次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李绅一生诗歌创作十分丰富,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旧唐书·李绅传》说他:“乡赋之年,讽诵多在人口。”但由于仕宦多变,常年奔波四方,公务繁忙,无暇编辑整理,他的诗作多有散佚,如诗人的二十首《乐府新题》散佚就是一例。晚年李绅自编《追昔游记》,现存诗一百四十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春,受山南西道观察使崔纵之邀,李绅到兴元担任山南西道观察判官,成为崔纵的幕僚。他在汉中生活时间很短,这年五月,朝廷又任命他担任右拾遗,从傥骆道返回长安。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秋至开成三年秋,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诗人自编《追昔游记》集,作长诗《南梁行》回顾这次短暂的梁州行。诗中写道:
 
  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青光。
 
  杂英飞尽空昼景,绿杨重阴官舍静。
 
  此时醉客纵横书,公言可荐承明庐。
 
  青天诏下宠光至,颁籍金闺征石渠。
 
  梓归山路烟岚隔,山木幽深晚花拆。
 
  涧底红光夺火燃,摇风有毒愁行客。
 
  杜鹃啼咽花亦殷,声悲绝艳连空山。
 
  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
 
  山鸡锦质矜毛羽,透竹穿萝命俦侣。
 
  乔木幽谿上下同,雄雌不惑飞栖处。
 
  望秦峰回过商颜,浪叠云堆万簇山。
 
  行尽杳冥青嶂外,九重钟漏紫霄间。
 
  元和列侍明光殿,谏草初焚市朝变。
 
  北阙趋承半隙尘,南梁笑客皆飞霰。
 
  追思感叹却昏迷,霜鬓愁吟到晓鸡。
 
  故箧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
 
  呜呜晓角霞辉粲,抚剑当应一长叹。
 
  刍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
 
  诗的开头四句写了诗人元和十四年春天所见到的汉中景象。莺飞草长的季节,这座位于秦巴之间汉水江滨的城市绿树碧碧,青草茵茵。和煦的春光中,汉水悠悠,静静流淌,碧绿清澈的水面在阳光照耀下闪烁青光。原野中各色春花烂漫绽放,杨花柳絮四处飞扬。绿杨掩映中的山南节度使官衙一片宁静。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在汉中任山南西道观察判官的生活及即将离任时的情形。诗人在这首诗的自注道:“元和十四年,蒙故山南节度仆射崔公奏观察判官,蒙以书奏见委,常戏拙速。”诗中所说公指的便是崔纵。诗人与崔纵虽是上下级关系,但私人友情十分深厚,公务之余,少不了把盏饮宴,挥毫泼墨,切磋书法。闲谈中崔纵曾言说能将李绅推荐到朝中任职。诗中的“承明庐”用的是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谒帝承明庐”之句的意思,“承明庐”在这里代指朝廷。果然在崔纵的举荐下不久朝廷就征召李绅入朝任右拾遗。“颁籍金闺征石渠”指的就是此事。金闺,汉宫有金马门,又称金闺,后代指朝廷。石渠,汉代宫中一处楼阁,系皇家珍藏图书典籍之处,以砻石为渠排水,故称石渠阁。诗人这里说自己已经名入皇家的档案名册之中了。
 
  从“梓归山路烟岚隔”到“九重钟漏紫霄间”,是这首诗的第三层,诗人细致地描述了从兴元到长安途经骆谷道所看到的秦岭深处多姿多彩的风光及行走在山中所见到的种种险恶的景象。
 
  初夏五月之际,秦岭深处,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鲜艳夺目,各色无名山花竞相开放,山岚袅袅,云蒸霞蔚。骆谷道峡谷深处,连片的山枇杷成熟的红色果实如火如荼,映红山谷。李绅以为山枇杷花虽然美丽,但毒性很强,所以诗人说:“摇风有毒愁行客”。并在这句诗后自注道:“骆谷中多毒树,名曰山枇杷,其花明艳,与杜鹃花同。樵者识之,言曰:早花,杀人。”元稹过骆谷到兴元时也曾在所作的《山枇杷》诗中写道:“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并赞美山枇杷“秾姿秀色人皆爱。”元稹没说这种花有毒。其实山枇杷是一味可以降气平喘,润肺止咳的中药。可能李绅不大了解山枇杷的真实功用。山中杜鹃花殷红似血,杜鹃鸟悲啼如泣。走在这空寂险峻的的山路中,听着杜鹃声声哀鸣,其情景如李白的《蜀道难》中所描写的那样:“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不由人不心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感。
 
  斜阳映照着密密层层的山林,转眼间云翻雨覆,山谷中烟雾迷蒙。雨过天晴,自由自在的雄锦鸡穿过竹林、藤萝寻找自己的伴侣,矜持地向心仪的雌鸟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两只相恋相爱的鸟儿上下翻飞,比翼在辽阔的秦岭中。这是秦岭深处又一幅美妙的图画。
 
  走上秦岭山脊的望秦峰,极目远眺,绵亘千里的苍莽秦岭尽收眼底,千峦万壑、层峰叠嶂气象万千,山岚起伏、云涛翻滚蔚为壮观。历尽艰辛,走过坎坷崎岖的傥骆道,长安巍峨的宫殿已在眼前。诗人说不清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从“元和列侍明光殿”到“空持感激终昏旦”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层。诗人回顾了南梁兴元之行后的人生坎坷,抒发了世事沧桑的喟叹。
 
  诗人从兴元回朝后,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正月起任翰林学士,这是个接近天颜、侍奉皇上的差事,也是个有才学并受皇帝信任的人才能担任的职务。所以诗人说:“列侍明光殿”。这里诗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人生得意之感。诗中所说的明光殿原是汉武帝修建的一座宫殿,此处代指皇上。这一时期与李绅一起任翰林学士的还有元稹、李德裕,时人称之为“三俊”。元和时期,唐宪宗李纯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统治时唐王朝曾一度中兴,史称“元和中兴”。此时的朝野相对安定,天下承平无事,诗人没有什么可谏议的事,所以说:“谏草初焚”。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回想当年一起在南梁兴元和朝中共事的同僚们,大多已经作古,化作尘泥、消为雨霰。不由诗人不感慨“北阙趋承半隙尘,南梁笑客皆飞霰。”
 
  抚今追昔、感时伤事,对镜自顾,两鬓斑白,望月轻吟,愁绪无限,人到暮年,感慨万千。清澈的月光下,诗人翻检尘封已久的箱笼,看到当初没有完成的断简残篇,历历往事又呈现在眼前。对月浩叹,东方既白,远处军营号角已经吹响,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最后诗人自谦说自己像刍狗一样不能学圣贤有所作为,只是早晚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君王。诗人所说的刍狗用的老子《道德经》的典故。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意思是说:在上天眼中,天地万物都低贱的如刍狗;在那些所谓的圣人眼中,老百姓低贱的如同刍狗。
 
  李绅的南梁兴元生活虽然十分短暂,但这是诗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此前诗人仕途并不顺遂,长期沉沦下僚。自兴元后,虽也有遭谗被贬的经历,但总体比较畅达,几度出任重要地域的封疆大吏,最终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政治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诗人晚年编著自己的诗集《追昔游集》所写的序文中不无感慨地说:“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词,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宾客,为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大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而已。”在这篇序文中,李绅用极其简练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人生轨迹,他把梁汉当作自己人生的起点,可见汉中对他人生和创作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岑参放歌吟梁州

下一篇:卢照邻的蜀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