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奉使出石门
时间:2016-06-16 00:00:00 浏览:
李青石
 
  骆宾王(635—?)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高宗、武后时期著名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七岁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其父骆履元,曾任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上。其时骆宾王年龄尚幼,家境贫寒,老母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二十一岁的骆宾王首次参加科考落第。显庆三年(658年),二十四岁的骆宾王举家迁到长安,诗人后来在其自传体诗歌《畴昔篇》中说:“我住青门外,家临素浐滨。”同年年底,骆宾王进入道王李元庆府中任幕僚。《旧唐书》说他“初为道王府属。”《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道王元庆,高祖第十六子也。武德六年,封汉王。八年,改封陈王。贞观九年,拜赵州刺史,赐实封八百户。十年,改封道王,授豫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永徽四年,历滑州刺史,以政绩闻,赐物二百段。后历徐、沁、卫三州刺史。”骆宾王曾随道王李元庆到过滑州、徐州、沁州、卫州等地。麟德元年(664年)四月,道王李元庆死于卫州任上,骆宾王离开道王府。离开道王府后骆宾王曾四处奔波,写信求达官贵人举荐,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乾封元年(666年),诗人才应试及第,被授予太常寺属下的从九品上的职掌被祭祀的君臣牌位的小吏奉礼郎。后又升迁为门下省校理图籍的详正学士。此后的骆宾王在京城驰骋翰苑场中,游走显贵之间,十分活跃、颇为得意。他在《畴昔篇》中描写这段时期的生活时说:“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文昌隐隐皇城里,由来奕奕多才子。潘陆词锋骆驿飞,张曹翰苑纵横起。”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骆宾王正春风得意之时,突然丢了东台详正学士官职。骆宾王此次丢官的原因,史书与骆宾王的诗文都语焉不详。后代学者对骆宾王的这次免官的原因多有猜测,但也没有相对可靠的结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骆祥发先生在《骆宾王全传》中说骆宾王获罪的原因是朝中祭祀大典时,有人故意摆错祭祀贡品的次序,陷害骆宾王。
 
  就在骆宾王获罪丢官这一年的四月,吐蕃大举进攻唐王朝西部边疆,连克唐朝西域十八州。朝廷派名将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征西平乱。丢了官的骆宾王向时任吏部侍郎的裴行俭上《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表达从军为朝廷效力的愿望,诗人在诗中吟道:“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初秋,骆宾王如愿随薛仁贵从军出塞。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据《旧唐书·薛仁贵传》,薛仁贵于龙朔元年( 661年)征回纥时,面对数十名突厥九姓骁勇之将,发三箭,射杀三人,使十三万突厥大军不敢与唐军交战,纷纷下马请降,突厥九姓的叛乱之战因此平息,唐军士卒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明清之际有多部描写薛仁贵及薛家将的通俗小说及戏剧流传,如《薛仁贵征东》、《薛仁贵衣锦还乡》、《唐薛家府传》等。诗人的《从军行》、《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等诗记录了随薛大将军从军戍边生活。骆宾王渴望从军边塞、建功立业,他在《从军行》诗中慷慨地吟道:“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他也深知军旅生活充满险恶,但他不畏险恶,下了“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决心。从军边塞期间,诗人写了《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在军中赠先还知己》、《久戍边城有怀京邑》等多首诗歌描写西部边塞的奇异风光,并感慨军旅生活的艰辛,可以说骆宾王已开唐代边塞诗歌创作风气之先,是高、岑边塞诗派的先驱。但此次征吐蕃却是薛仁贵军事生涯中遭受重大挫折的一役。骆宾王也经历了薛仁贵大非川战役之败。此后戍守边塞两年,他在《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中描写了戍守边塞的艰辛与浓浓的思乡之情,“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咸亨二年(671年)末,骆宾王从边塞回到长安。
 
  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咸亨三年(672年)春正月,姚州(今云南楚雄州姚安县)蛮叛乱,朝廷“发梁、益等一十八州兵,募五千三百人,遣右卫副率梁积寿往姚州击叛蛮。”骆宾王又随军前往姚州,在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府中任书记,随军征战,拟写檄文布告等。在姚州前线,骆宾王作有《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为李总管祭赵郎将》等公文,并作《军中行路难》描述云南道路的险恶和行军的艰难,诗中写道:“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这年年末,骆宾王再次从云南前线回到长安。
 
  咸亨四年(673年)春,回到长安不久的骆宾王又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南,他在《畴昔篇》中是这样描写此次西南之行的:“脂车秣马辞乡国,萦辔西南使邛僰。”诗人此番出使目的地是蜀中的邛崃山一带的僰人聚居区,可能与解决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有关。诗人此行不同于随军出征时军情紧急、行色匆匆,有暇浏览蜀道沿途风光。诗人从长安出发,进入褒斜道,穿行在莽莽秦岭之中。出秦岭到褒谷口后,诗人作《出石门》诗,记录走出秦岭后在石门隧道附近所看到的景象。诗中写道: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了石门附近峭拔的山势和奇异的风光。这里有高耸的鸡头关,鸡头关之下的褒河河谷水流湍流、怪石林立,两岸壁立千仞、陡直如削,石门隧道就在鸡头关下。诗人在此看到,山岩高峻直插云霄,烟霞袅袅盘旋绝岭之上。
 
  诗的颔联写的是诗人眼中石门之下的山河堰。“松低轻盖偃”一句中的“偃”是“堰”的通假字,指的是西汉初年萧何在汉中修建的山河堰。褒河岸边高大的松影遮盖着山河堰,攀附在松树上的藤萝轻轻下垂,随风在山河堰上飘荡。
 
  诗的颈联写了石门附近特有的景色。垂直的石壁经过千万年风雨砥冲洗砺光滑细腻、明若悬镜,偶尔有铜钱似的苔藓附着其上。诗人用“挂镜”形容石门附近的石壁,形象贴切。石门特有的地理特点和光洁的石质,是摩崖石刻的好地方,所以从东汉永平年间至清代,石门内壁及其附近山崖上有一百多处摩崖石刻。可惜七十年代修石门水库时除石门十三品及少量石刻精品迁移至汉中市博物馆内,大多沉没水底。骆宾王到石门时,摩崖石刻还不是很多,所以诗人看到这里“石明如挂镜”。
 
  诗的尾联两句化用了汉代神仙费长房的故事,这里诗人流露出厌恶俗世、羡慕神仙的情绪。汉代汝南人费长房一天在街市中看到一老翁卖药,他无意中窥破这位老翁是一位神仙,于是便弃家舍业随老神仙求仙学道。追随老神仙十余日后,老神仙送费长房一根竹杖,并告诉他说,骑着这根竹杖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哪就到哪。费长房骑着竹杖回到家乡,人间已过去十余载。他将竹杖投入水塘中,竹杖便幻化作一条青龙。后人多用“龙竹”比喻得道成仙。诗中用这个故事大约是说石门之景如同仙境。如此美妙的石门仙境,应是修仙成道的好去处,石门之北的紫柏山是传说中张良随赤松子游的仙山。
 
  诗人并未在石门出家修仙,而是继续南行前往四川。
 
  路过五丁关,看到古人在险峻的层峦叠嶂中开凿的金牛道,诗人赞叹道:“五丁卓荦多奇力”。在蜀中与众多文人雅士的交流,他感到蜀中人杰地灵、文章锦绣,吟道:“四士英灵富文艺”。诗中所说的四士指指蜀中四士: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扬雄。从诗人《畴昔篇》的提到的一些地名看,诗人此行从长安出发后从褒斜道越秦岭,出石门,过汉中盆地,经金牛道,过剑门关,抵成都,达邛崃。
 
  骆宾王在四川盘桓了两年多,于上元二年(675年)回到长安。第二年春,因从军、奉使之劳,吏部铨叙授予骆宾王武功县主簿之职。后又改任长安主簿,不久升迁为侍御史。仪风三年(678年),骆宾王获罪下狱。关于骆宾王入狱原因各种史料有不同说法,《旧唐书·文苑上》说:“高宗末,为长安主簿。坐赃,左迁临海丞。”《新唐书·文艺上》说:“武后时,数上疏言事。下除临海丞。”唐中宗复位后,命郗云卿搜辑骆宾王遗文。郗云卿在《骆宾王文集序》说:“仕至侍御史,后以天后即位,频贡章疏讽谏,因斯得罪,贬授临海丞。”这三种史料出现骆宾王获罪的两种说法一是坐赃;二是言事。从骆宾王自己的诗文和其他资料的描述,他获罪的原因应该是言事。因上书言事而得罪武则天获罪下狱。诗人在牢狱中作《在狱咏蝉》,名为咏蝉,实则抒怀,抒发了无辜被冤蒙受牢狱之灾的心情与感受。诗人不无悲愤地吟道:“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次无妄之灾大概是日后骆宾王参与徐敬业的反武则天义军的动因之一。
 
  调露元年(679年)秋,适逢大赦,诗人获释出狱,又从军进入裴行俭幕征讨突厥。调露二年(780年)授临海(今浙江天台)丞之职,这是史书记载的骆宾王的最后官职,所以后世称其为“骆临海”。骆宾王在临海丞这个职位上心情很不爽,干的时间并不长。《旧唐书·文苑上》说:“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新唐书·文艺上》说:“下除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
 
  公元684年,武则天连废唐中宗、唐睿宗两个皇帝,自己登基做了女皇,改元光宅元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以匡扶李唐王室为名起兵反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事担任徐敬业的记室,为义军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檄文罗列武则天秽乱春宫、杀姊屠兄、弑君鸩母、残害李唐子孙、篡逆夺位等罪行。檄文中有“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之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对各地反武则天起义起到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后,得知作者是骆宾王,不无遗憾地说道:“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使之流落不偶乎!”诗人满怀信心地以为徐敬业真能讨平武则天,期待义军胜利的那一天“歌舞入长安。”但这年十一月,武则天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扬州行军大总管李孝逸率十余万大军镇压义军,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不知所踪,或说兵败被俘伏诛,或说兵败投水自尽,或说兵败逃亡隐姓埋名浪迹天涯,或说兵败出家灵隐寺为僧,不一而足。骆宾王的人生结局也成为中国文坛的千古之谜。


上一篇:卢照邻的蜀道之旅

下一篇:诗圣杜甫秦岭的逃难之旅